啤酒食品廢水系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水,水質變化較大,污染物富含糖類、氨基酸、蛋白質等有機物及鉀、鈣、鎂的硅酸鹽、磷酸鹽等無機物,屬較高濃度有機廢水,可生化性好,其BOD5/COD > 0.3。啤酒廢水雖無毒,但直接排放至水體易導致水體的重度污染;有專家建議現行的啤酒廢水COD 排放標準應由100 mg·L-1 降至50 mg·L-1。因此,開發高效啤酒廢水處理技術迫在眉睫。 廢水厭氧處理技術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故在啤酒廢水的處理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于啤酒廢水中COD 含量較高,若單純采用好氧法處理技術,不僅占地面積大、運行費用高,而且處理效果的穩定性差,故一般采用厭氧技術作為預處理,后接好氧工藝的聯合處理工藝。隨著新型厭氧技術的開發,啤酒廢水的厭氧處理效率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廢水厭氧處理技術基本原理 厭氧生物處理是指在無分子氧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將廢水中的各種復雜有機物分解轉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質的過程,也稱厭氧消化。最早是由Bryant 提出三階段理論:第一階段為水解與發酵,第二階段為產氫產甲烷,第三階段產甲烷。認為產甲烷菌不能直接利用長鏈脂肪酸和醇類等有機酸,這些有機物在產氫產乙酸菌作用下轉化為乙酸、H2、CO2等后,才能被產甲烷菌利用[2]。 由于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不需要另外提供電子受體,故運行費用低;但其反應速率較慢,反應時間較長,因而,處理構筑物容積要大。新型厭氧反應器主要是通過提高反應速率和縮小反應器容積來提高處理效率的,從增加微生物菌群與反應的接觸幾率和培養優勢菌群入手,通過對反應器結構的改進,增加容積效率,縮小反應器;結合微氧技術和好氧工藝,減小處理過程中廢氣排氣[2]。在工程應用中,一般采用厭氧- 好氧組合技術。
|